外公給了幾條白蘿蔔,一時興起,找Irene一起做成蘿蔔糕。媽媽也第一次做,戰戰兢兢。
白蘿蔔去皮,留著頭部,削皮時可以握著,比較好操作。
Irene第一次聞生白蘿蔔的味道,覺得刺鼻,但不排斥。
先由媽媽試範如何刨絲,Irene看得認真。
喚Irene接手,第一次刨絲,感到新奇,很賣力呢!
削沒幾下,一大堆蘿蔔絲積在刨刀的小小洞口,有點刨不動,Irene仔細研究刨刀出了什麼問題。
據媽媽研判,該是刨刀品質不良,下回再買把好一點的刀吧。
清理完畢,繼續奮力刨絲。
手痠換媽媽刨一下,手指動一動,Irene又奪回工作權,這麼好玩的事,Irene當然不願意休息太久。

刨到白蘿蔔成一根奇怪的棒狀,太難操作,不甘心,卻只好放手換媽媽做。

刨絲完成後,挪至廚房,加一點點水,小火把蘿蔔絲悶軟。(約十五分鐘)
悶蘿蔔絲的時間可以悠閒的量粉料:在來米粉300g 加上太白粉30g。
蘿蔔絲悶軟後取出蘿蔔水,加水至750ml,混入粉料。
粉料與水拌勻後,加入蘿蔔絲拌勻。


加點白胡椒。媽媽搞不清楚該加多少,Irene高興的隨意亂加。
(成品胡椒味很明顯,跟外面賣的不太一樣,可是,很好吃喔!)
加點鹽,約三小匙。(成品覺得鹽太少,下回可再多放些)
Irene,為啥放鹽要偷笑啊?

接下來的工作,得由媽媽接手,因為,這些工作都得在廚房進行。
Irene搬張椅子坐在廚房門口看,媽媽也不時的將鍋子遞到Irene面前讓她觀察拌炒蘿蔔糕的變化。
先把剛才攪拌均勻的米糊倒入鍋子,小火慢炒,不停翻炒,這部份還算容易。

越炒越黏,越炒越黏,越來越重,有點不好翻~~~
炒到開始呈現半透明,呼..有點費力,平常用的軟式鍋產翻不動,祭出鐵鍋產比較好使力。
翻炒至半透明,聚合成團。
這回打算用電鍋蒸蘿蔔糕,所以拿出內鍋,四周抹油,鋪上玻璃紙,倒入炒好的羅蔔糕。
(玻璃紙健康嗎?會不會在加入過程產生不好的物質?是在烘焙店買的,不過,老闆也沒說這東西好不好,找時間再上網查查囉)
電鍋外鍋兩杯水,蒸第一次。開關跳起來後,再悶二十分鐘。
打開看,還有點軟。
外鍋再放兩杯水,蒸第二次。還是有點軟。
完蛋,失敗了嗎?
不死心,再放兩杯水,蒸第三次。
開蓋,呵呵,不軟了,應該還不錯,香氣十足。
放涼,晚上再煎來吃。
滿口蘿蔔香, 哈,自己做果然料好實在!左嚼右咬,都是蘿蔔,耶耶耶...我們最喜歡吃這種了,蘿蔔比粉料多!
Irene也一口接一口,舅舅煎了兩輪才把我們餵飽呢!
媽媽發現:自己動手做出來的東西,Irene都很捧場,外面買的,Irene總吃兩口就跑走。先前還以為是Irene不喜歡吃東西、胃口不好,想要燉燉開胃的湯給她喝,現在看來,應該是之前媽媽買的食物不夠好,味道不夠天然,所以Irene不喜歡。
孩子的味蕾很敏銳,吃得出不天然的東西。媽媽突然覺得,要吃得健康吃得好,還是自己做吧!除了健康,還能保護Irene的味蕾不要被不好的添加物鈍化。
Irene最喜歡吃食物的原味,南瓜、紅蘿蔔、山藥、茄子、四季豆、玉米筍、青菜、香菇...都只需要川燙就大受歡迎,連醬油都不用沾呢!蘿蔔糕受Irene喜愛,媽媽真的好高興,表示這東西保有食物最好的原味喔!

********食 譜*****
材料:
蘿蔔900g
在來米粉300g
太白粉30g(加了比較有彈性,不加當然也可以。加了比較不健康嗎?不知道耶,要再查查)
水750ml
白胡椒 少許
鹽 少許
做法:
1.先把蘿蔔刨絲,放入鍋中,只放一點點水用小火悶,直到蘿蔔出水,將蘿蔔與蘿蔔水略放涼,備用。(時間長短取決於是否愛吃蘿蔔的口感,若喜歡吃到蘿蔔絲時間短一點,否則即悶久一點)
2.在來米粉、太白粉、水、蘿蔔水混合均勻,調成米漿 。
3.把米漿倒入炒鍋,小火不斷翻炒,直至米漿略略凝固,呈半透明為止。
4.在電鍋內鍋抹油,鋪上玻璃紙,倒入翻炒過的米漿,表面抹平。
5.外鍋兩杯水,蒸三次。
***後不要立刻打開鍋蓋,靜置至少二十分鐘後再開蓋。
***放涼後較有彈性,比較好吃。
這回的成品口感偏軟,下回試著減少水量,再做一次看看。